包装设计的创新
世纪华联 | 2011-12-01 23:52:31 | 阅读:2230
创新,必须认真研究传统。创新,站在实践论的角度去理解,应是个具有浓厚系统意味的联系之词,它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就是说,传统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未来的基础。比如说,达 ·芬奇发现了倒孔成像,这一发现成为后来发明照相机的前提和基础,照相机又成为发明摄像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前者也就没后者。如果我们把照相机的发明创造比作现在,那么其传统就是倒孔成像,同时它又预示着将来摄像机的必然问世——尽管当时并不知道摄像机为何物。所以我们说,创新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也预示着将来的发展趋势。包装设计也是一样,要创新,就得了解传统、学习传统、研究传统,否则,创新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黄永玉先生正是深入地了解和熟悉了用麻、丝、兽毛等纤维捻结成绳或经纺织、缝缀制成袋、兜对商品进行捆扎、储运等传统包装手段,并从中得到启发才设计出具有浓厚传统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强烈现代感的酒鬼酒酒瓶的。
创新,必须更新观念。包装设计要创新,首先应是包装设计家观念的更新,我们必须树立大传统观、大设计观。
对于传统的理解,不知什么原因,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脑海里,似乎专指中华民族的传统。当然,中华民族的传统非常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对于那些专门研究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人来说,这样理解也无可指责,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家,这样去理解传统还远远不够,还显得太狭隘,起点应该更高些,视野应该更开阔些。所以,我们应树立大传统观,我们所讲的传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传统,我们不仅要了解、熟悉、研究本民族、本地域包装设计的传统,还要了解、熟悉、研究世界各国各民族包装设计的传统。
从事包装设计的艺术家不仅要研究包装设计的历史与现状,还要研究整个艺术设计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整个文化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不仅要研究包装设计的技能技巧,还要研究如绘画、书法、诗词、影视等姊妹艺术的技能技巧,以此扩大眼界、启迪思维、开发智能。要跳出包装设计看包装设计,跳出包装设计进行包装设计,这就是我们所应该提倡的大设计观。创新,必须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谁都知道,任何部门、任何行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有发展、腾飞的希望,所以,近些年来流行一个口号是: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包装设计艺术界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是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两个方面。从学校教育来看,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逐年扩招,学生数量是大大增加了,而教学质量是否也在同步相应提高?我说句不太中听的话,目前,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高校教育,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只重计算机设计手段而轻视基础理论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思想,在部分学生中依然存在;某些高校,办学条件满足不了不断扩招的需要,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经过反复调查论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明确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严格办学纪律,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继续教育来看,一方面应该狠抓在职人员的带职培训、脱产进修和鼓励年轻的优秀设计人员报考高一级学校接受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学术交流,组织规范化的展览与评奖。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让优秀设计人才脱颖而出。
